農業農村部:洪澇災區要及時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首選焚燒、化制等方法
時間:2020-07-20 15:53:50瀏覽量:825
6月以來,南方出現持續強降雨,累計雨量大,覆蓋范圍廣,地區重疊度高,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較重洪澇災情。
為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,7月16日,農業農村部發布《洪澇災害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》。
《指南》指出,為做好災后新冠肺炎防控和動物防疫工作,災區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:一是及時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;二是對飼養場、屠宰場、交易市場和畜禽尸體處理等場所進行全面消毒;三是加強生物安全防護措施和動物疫病免疫接種;四是加強飼養管理,確保畜禽飼料和飲水安全,確保養殖環境衛生等;五是做好災區工作人員的新冠肺炎防護,工作人員在處置病死動物時要按照要求穿好防護服、戴口罩、勤洗手等,加強個人衛生防護;一旦發現工作人員有疑似新冠肺炎病癥,及時報告衛健部門。
在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方面,《指南》要求及時打撈死亡畜禽尸體,首選焚燒、化制等方法進行專業無害化處理,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可選擇深埋,深埋應選擇高崗地帶,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焚燒后深埋處理。同時明確了災區畜禽尸體深埋處理的主要技術要點。
此外,《指南》對工作人員的防護安全提出明確要求:一是工作人員在無害化處置作業時,要穿戴防護服、橡膠手套、口罩、護目鏡和膠靴。二是處置完畢后及時清洗消毒,接受健康監測,出現不良癥狀時應盡快到衛生部門檢查。
文件指出,發生洪澇災害時易發的動物疫病包括日本血吸蟲病、炭疽、豬鏈球菌病、鉤端螺旋體病、豬肺疫、豬丹毒、乙型腦炎、高致病性豬藍耳病、非洲豬瘟等。
針對這9種動物疫病,《指南》分別從流行情況、臨床癥狀、疫情處置、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。
【來源:每日經濟新聞】
上一篇:重金屬污染有哪些危害?